撰文:正向家長學院總監辰民爸爸
「培育孩子只能成功,不能失敗嗎?」可以,但有代價。如果我叫大家分享一下你的「童年」時,你第一時間會聯想什麼?在輔導過程中,我總會了解受導者的童年回憶,因為根據很多心理學的研究顯示,一個人在童年時的經歷,足以影響一個人未來的價值觀建立、擇偶的選擇、人際關係的好壞,以致命運。
作為父母,我們總希望孩子青出於藍勝於藍,所以我們會不自覺地對孩子有期望,這是必然發生的事,但是家長對孩子的期望會否過高或過低,何謂「合理」,我們如何評估或設定合理期望,就足以影響孩子如何建立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。
記得有一次與青少年溝通的過程中,我問了他們一個問題,「誰能在1分鐘內分享10個自身優點?」有一名青少年回應我,「他說我們沒有缺點已經很好,又何來那麼多優點!」這句話令我有深深的震驚,因為這群是我們所謂名校生,他們擁有別人所認為的高學歷,但他們居然對自己毫無自信,令我意識到力求完美的背後,是可以讓一個人的自我價值徹底被擊敗。
在1989年至2016年間的心理學家Thomas Curran和Andrew Hill曾經對完美主義進行綜合分析和研究,發現有完美主義傾向者大幅增加,在兒童和青少年中,5人中竟有2人是完美主義者。而根據研究發現,擁有完美主義傾向的人,並不意味着他們會更加成功,相反他們會比一般人變得更加脆弱和焦慮,因為他們是通過最終的自我挫敗方式來應對世界,他們往往最不能接受就是自己犯錯,但在現實生活中,犯錯是人們必經階段,也是我們成長學習和學會為人處世不可或缺的部份。